涵碧樓所談的故事:
涵碧樓以經有太多故事,有經營者寫的涵碧春秋一書;有每個blog談論入住的經驗。它到底值得嗎?在那一晚,對我是一種深刻的感官學習,不要管價格了,想想涵碧樓所給的生活價值:
或許自問一下,如果有一塊地,我會留出多少空間到半戶外?我願意花多少錢找好的設計師?涵碧樓客房與公共設施比1:3;設計費8000萬。原本業主意圖規劃400間房,後來改到96間房,種種,涵碧樓如果沒有GHM及Kerry
Hill?它只會是大萊閣(涵碧樓旁的五星飯店)。這就是視野的差異,在大萊閣你看到很具體的台灣現象,在涵碧樓你看到的是文人的氣質,這只有在你同時去比較兩者的設計及管理才會了解,不是營造費用而已,那是大鵬鳥與小麻雀完全不同的視野所形塑的氛圍,這差距已經難以言說了!
/ 400房也就是800人上下,96房也就是200人上下
知道為什麼剛進入日月潭的市街像是市場,而在到涵碧樓卻是大而靜謐嗎?為什麼涵碧樓入口的木柱迎賓道,如此霸氣的與石牆將外在的干擾完全除外,我們常說最好的風景一定要作最貴的旅館,否則那風景將會被破壞,這就是日月潭周邊現況的現實,就好像以前詹宏志先生曾說過的民主政治本來就是庸俗的。漸漸的,旅行多了,覺得最好的家還是自己的家,所以住完全不能給我啟發的地方,多一晚都是浪費。
/ [靜謐、祥和、自然]
反差
[喧鬧、華麗與人群]
這是我對涵碧樓在區位上及材料性深刻的體驗,大萊閣在湖邊放上陽傘及座椅
/
涵碧樓放大湖變成泳池,另做了湖畔茶館(五間)額外收費;涵碧樓在坡地種劍竹
/
泰安觀止用鐵絲網及驳坎;涵碧樓是全身心的到日月潭中(大露台)
/
住其他旅館則最好要去遊船,才有這種感覺。涵碧樓材料連貫使用柚木實木(不怕水),所以室內外空間連續,浴缸可以對客房開放。涵碧樓的燈光到目前國內無飯店出其右,太多值得效法的精神,我還是說沒有GHM這集團就沒有涵碧樓。
/
堅持才能被看到
涵碧樓改了集團管理,涵碧樓變成「鄉林集團」房屋銷售的工具,涵碧樓有點變了,從一些小細節的維護,我看到堅持開始動搖,,如果要繼續消費GHN或AMAN請堅持一些,畢竟現階段涵碧樓還足堪為典範。
結語,涵碧樓是國內難得體驗好設計的地方,在強調浮誇表現的文化特質中,格外珍貴的看到一種屬於外國團隊的堅持,正如多年前我們看到象集團所作的冬山河及陳定南縣長的精神一般,到今日這種珍貴稀有的精神,我們只能期待還有更多!